“搬出大山,日子越过越顺畅。”8月初,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锦屏社区居民石顺娥来到离家200米的社区工厂上班。脚踏着缝纫机嗡嗡作响,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石顺娥如今干起活来已是轻车熟路。在县镇两级纪委常态化监督助力下,多家社区工厂克服暂时性经营困难,总体运行平稳,为像石顺娥一样的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稳定就业岗位。
“十三五”期间,陕西84.36万农村贫困群众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荒凉大山,进城入镇搬进了2116个集中安置点。挪“穷窝”还得断“穷根”。为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扶持作为过渡期专项监督的重点内容,聚焦配套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情况,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为确保搬迁群众乐业安居提供坚强保障。
日前,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下达了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省级基建资金,重点支持安置区配套设施提升完善和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通过列席主任办公会、专项监督等方式,督促驻在部门合规、按期、足额拨付资金。“目前,41个项目已陆续进入建设阶段,我们将紧盯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全过程,持续跟进监督,强化跟踪问效,保障资金高效规范使用。”该纪检监察组组长王鹏民说。
安康市曾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占全省搬迁总人数的39.7%。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并推动解决社区工厂培育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受疫情影响,平利县社区工厂订单减少、销售额下降问题较为普遍,该县纪委监委深挖一层看责任、聚焦落实找偏差,召集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座谈,督促其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尽快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截至目前,已为全县企业累计减税400余万元。
商洛市所辖县区全部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5个县曾是深度贫困县,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4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98万户,三分之一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进了247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商洛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清单化+单元制”监督重点,通过“室组地”联动,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履职尽责。针对部分县区在防返贫监测预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建立完善“三级网格员”管理机制,对重点户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发现返贫风险,及时采取政策兜底、安置公益岗位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定脱贫群众收入。
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保障搬迁群众安得下心扎得了根,持续加强干部作风监督,以干部作风优化助力工作质效提升。
“社区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不到10分钟就帮我办好了手续,太方便了。”榆林市子洲县颐和社区搬迁群众王霞发现,今年缴纳养老保险,不用像以前一样,翻山越岭,跑回20公里外的户籍地村委会办了。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回原籍办事难、“两头跑”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人社局、民政局等相关职能单位在大中型社区设立专人专职办事窗口,让搬迁群众享受社保、养老、民政救助等各类审批事项“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目前,子洲县7个集中安置点已经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并在搬迁群众中推选优秀党员担任楼长,形成“党支部+社区工作者+楼栋长”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安置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前哨”作用,建立“镇纪委+社区党组织”联动监督机制,一周一例会,常态化研究群众来社区服务大厅反映及社区网格员走访时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细化安置点后续扶持工作监督,推动实打实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