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您来到中企廉建与廉洁教育网

高君宇:“生如闪电之耀亮” 时间:2024年07月04日 来源:中国军网  点击:101次

  一

  高君宇或许自己也想不到,年幼时从父亲那里听到一些让他震惊的消息,会是他短暂却血雨腥风革命生涯的启蒙。

  那时候,他还不是高君宇,而是高尚德。

  高尚德的骨子里,天然流淌的,或许就是革命的血、斗争的血、立志改天换地的血。出生于望族家庭的高尚德,自幼聪慧过人,对书本外的知识、新思想,以及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求与向往。

  “要让九州十八县的人民都富起来!”这是他少时就有的理想。年幼的高尚德,从父亲高佩天那里,偷偷听到一些让他震惊的消息。比如辛亥革命,比如武昌起义……

  这些消息让他震惊又兴奋。对比百姓苦难的生活,他小小的内心生出大期待、大梦想,也立下大志向,那就是革命。于是,当剪辫子、放天足,新的社会风气开始时,他紧随父亲,动手将脑后的发辫剪去了。

  在县学堂10年的学业结束后,1912年,16岁的高尚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太原的省立一中。

  “尚德聪颖好学,识见不凡,日后必成大器”,这是老师石铭对他的评价。高尚德不仅知识面广,而且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他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人,听他谈古论今,听他讲述电话、照相这些新奇事物。

  在省立一中的这年秋天,他近距离见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听了孙中山的演说:“必要我四万万同胞一齐努力,方可造成共和自由幸福……”孙中山的演说,点燃了高尚德对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无情打破他心中的幻想。

  1915年,袁世凯悍然出卖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这一消息传至山西。高尚德愤怒了,他联络一群志趣相投的热血青年,冒着被开除学籍和被当局惩处的风险,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发表演说。

  1916年春天,从省立一中毕业时,高尚德在题为“各述尔志”的作文中,将祖国的沉沦、人民的苦难,以及自己的希望与抱负,饱蘸血泪与深情,铺陈于纸上。

  高尚德深知,只有掌握足够多的知识、开阔视野,才能救国救民。他考取了北京大学。那是北京最美的金秋时节,行走在街头,他的心始终被阴郁笼罩,眼前一幕幕,充斥着苦难、血泪、腐败与不平等。

  二

  高尚德努力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命运垂青,他遇到了《新青年》,遇到了李大钊,遇到了马克思主义……犹如暗夜里突然点亮一束光,高尚德的眼前顿时光芒万丈。尽管长夜漫漫,他却清晰看到前方的路——坎坎坷坷、布满荆棘,但闪耀着救国的光芒,令人向往。

  可是,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拒绝取消“二十一条”的消息陆续传来。失望、愤怒,层层撕扯着爱国青年们的心。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高尚德将一口殷红的鲜血,吐在这份传单上。

  他病了。可是,他顾不得自己的身体。在这火热的风暴中,他早已将自己的身躯置之度外。

  高君宇带领集结起的北大爱国学生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他们汇成强大的洪流,合力发出江河般的咆哮:“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学生们的示威并不顺利,到日本使馆,被阻;递交意见书,拒收。失望加愤怒,让学生们转头山洪般涌向外交部次长曹汝霖的家。

  处于赵家楼的曹汝霖住宅大门紧锁,却终究抵不住强大洪流的冲击。曹宅大门轰隆隆被冲开,继而又火光冲天。这一天,是1919年5月4日。一场大火,在至暗时刻闪耀京城。

  “五四运动”,艰难闯出一条通往春天的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由于当局不间断地镇压,直至1920年依然在持续。就在这个时候,高尚德决定改名。

  “均宇!”他提起毛笔,一挥而就。

  均宇?有同学当即明白了他的用意:均分寰宇,那便是立志改造社会。可是,这个名字太显眼了。经过考虑,他改用谐音:君宇。

  高尚德,从此变成高君宇。

  三

  1920年11月的一个夜晚。新当选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的高君宇,与全体团员们汇集在李大钊所在的北大红楼一层图书馆主任办公室,共同商讨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增加新鲜血液。

  彼时,继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之后,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山东济南、广东广州都相继成立或开始组建共产主义小组。会后不久,高君宇与邓中夏、何孟雄、缪伯英等人加入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扛起一面大旗,高君宇回到太原。这是1921年,春风拂面的四月天。

  高君宇再次回到熟悉的省立一中。在此之前,他就曾帮助王振翼等进步青年创办《平民周刊》,还与部分青年一起成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次回来,他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洋溢着的青春般的革命生机。这一次,高君宇主要针对无政府主义展开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高君宇激情四溢而又客观深刻的演讲,为山西的爱国青年们纠正了思想方向,燃起了他们的斗志。

  春天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风浪却越来越大。接下来的日子,高君宇赴苏联参加“远东大会”,到广州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手《向导》与《先驱》的编辑工作……拖着病躯,他日夜奔赴在斗争的路上,宣传党的政治纲领、传播共产主义真理。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反动当局的百般恐吓与粗暴阻止中开得风雨飘摇。之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反动军阀逮捕工会干部、屠杀罢工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腥风血雨中,高君宇奔走、呼号、呐喊。然而形势严峻、环境恶劣,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在国共两党革命活动越来越高涨、民众运动越来越活跃之际,北京军警却策划了逮捕革命党人的阴谋。

  那份黑名单上,“高君宇”3个字赫然在列。李大钊安排高君宇离京,回晋避难,并交给他一项重大的任务——在太原建立党组织。

  四

  彼时,山西的共产主义启蒙运动已经搞得很有声色,在太原建立党组织条件已经成熟。这一重任让高君宇心头的愁云散去,热血沸腾。

  由京返晋行至石家庄时,高君宇发病了,经医生诊断需住院治疗。然而,他内心却有一团火焰在炽热地燃烧,因此只带了一些药便匆匆上路。

  回到太原,高君宇悄然住进母校省立一中青年学会。此时他得知,之前创建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已经发展成为组织领导山西青年运动与工人运动的先锋军,且由原来的一个团小组发展为几十个团支部、团小组,斗争范围也由之前的学校,扩展至工厂与矿山。

  革命的火种,已经在三晋大地扩散、铺开,家乡的形势让高君宇无比欣慰与兴奋。他决定从团组织骨干分子中发展共产党员,将太原的党组织建立在团组织基础之上。

  他在共产党员李毓棠的协助下,从进步青年中筛选考察,最终将侯士敏、潘恩博两名骨干团员吸收到党组织中。随后,高君宇召集李毓棠、侯士敏、潘恩博,在山西省立一中青年学会的屋子里举行了太原党小组成立会议。

  那是一个庄严而激动人心的时刻。四个人的会议,简单却隆重、热烈,每个人心头都迸发着激情的火苗。

  高君宇满怀豪情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太原小组正式成立了!

  山西革命斗争主旋律的序曲,就此奏响。

  一桩使命完成,新的使命又等着他去完成。1925年3月2日,正在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高君宇,突然腹部剧烈疼痛。强行坚持两天后,高君宇被其他代表送回住处,之后在他女友石评梅的安排下,进入协和医院。

  没想到的是,3月6日凌晨,他却与世长辞,将火热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一灿烂的青春年轮。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正如高君宇所言,他的生命迅忽殒落,而他闪电般耀亮的青春,却如火光般长久燃烧在人们的记忆中。(蒋 殊)

注:凡本网刊载的网民来信和转自其它媒体网站的信息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立即删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