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是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国类型丰富的民族语言展示出了多彩的文化特质,各民族文化接触、交融、互鉴,共同培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中华文化研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文化强国”战略。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因此,在研究我国各民族语言结构的同时,更要关注语言背后承载的各民族发展历史和文化。
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语言研究要满足国家所需、时代所需,民族语言研究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各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与影响,挖掘民族语言中蕴含的共性特征、语言背后的文化特征,提供更多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和各民族共同铸就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语言学证据。要深入研究事关边境地区文化安全和领土安全的民族语言,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提供更多的语言学和文献学支撑。
近年来,语言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何通过语言技术来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语言技术来保存和传播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这将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议题,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2023年上半年,ChatGPT人机对话产品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机器理解和生成语言的能力。民族语言属于低资源语言,虽然数据量小、语言技术的作用不明显,但是我们应该关注、利用语言技术,辅助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不断积累规范化、结构化的语言资源和数据,这是推动民族语言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民族语言学科对于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领域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基础性的意义。在民族工作中,民族语言在联络感情、增进互信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许多“绝学”、冷门研究与民族语言文字直接相关,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等很多学科也需要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我们要鼓励和支持青年学者从事民族语言学研究,加大培养冷门绝学的人才队伍。
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应用范围相对狭窄,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民族传统科技、文化保护传承以及探索中华文化基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民族语言研究者要深刻领会中央民族工作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研究主线,采集、整理、保存民族语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并从中提炼其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要深入研究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效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要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研究和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多民族语言和文献中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史事;
要关注学科交叉动态和语言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把成型的语言技术引入到民族语言研究中去,加速民族语言资源采集、加工、保存和社会应用,让民族语言研究成果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
要培养包括“绝学”、冷门人才在内的民族语言学研究人才队伍,为传承中华文明、繁荣中国学术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案件办理的高质量上,今年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