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位于湘粤赣边界,距井冈山160公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曾两次来到湘南汝城,留下了光辉足迹和宝贵精神财富。
首进汝城,指挥作战、宣传群众两不误
1928年3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遭到广东、湖南国民党“协剿”军的南北夹击。4月,毛泽东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向桂东、汝城方向进军,策应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沿途,毛泽东一面指挥行军打仗,一面做群众工作。
4月5日,毛泽东率部抵达汝城与桂东交界的寒岭界。此前,汝城宣抚团团长何其朗部已在寒岭界构筑了工事,阻击工农革命军。4月6日拂晓,毛泽东率部兵分三路向宣抚团进攻。其时,宣抚团正在吃早饭,士兵们丢下饭碗仓促上阵,被工农革命军一击即溃。工农革命军乘胜进抵田庄圩,在汝城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召开了5000多人的群众大会。毛泽东登上戏台宣讲革命道理,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参加大会的农民在毛泽东讲话的鼓舞下,当场控诉了胡凤璋、何其朗的滔天罪行,希望毛泽东迅速派兵消灭胡、何的反动武装。
工农革命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与地方势力、土匪武装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展广泛的革命宣传,加强自身建设,对密切军民关系产生十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给汝城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驻扎黄家村,留下“红军钱”
为进一步牵制国民党军胡凤璋部,4月7日,工农革命军由田庄圩出发,在暖水银岭脚、鸭屎片一带与何其朗部激战,给敌以沉重打击。后经水口、迳口进入土桥圩,驻黄家村。4月8日,在汝城党组织和群众支援下,毛泽东率部一举攻克了汝城县城。胡凤璋急调驻坪石、乐昌的三个营驰援汝城。4月9日,工农革命军又与胡凤璋援兵在县城附近激战。考虑一团已在汝城阻敌4日,为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赢得了时间,毛泽东即命部队撤出战斗,返回田庄圩。
部队在黄家村驻扎了3天,其间,派出部队到附近的金山、刘家岭、迳口一带搞宣传、打土豪、分粮食,到处书写革命标语。广大群众欢欣鼓舞,大力支持工农革命军。有的送米、送柴、送菜,有的带路、捎信。部队撤出黄家村时,毛泽东带头遵守纪律,要司务长照价付钱给送米、送菜的群众。但群众坚决不收革命军的钱,毛泽东只好用一块青布把钱包好,悄悄放在壁柜上,以示感谢。后被户主黄元吉发现,赶忙拿着这包钱追去要退回工农革命军,可他们早已走得无踪无影了,黄元吉拿着钱流下了热泪。
毛泽东指挥部队在汝城连战连捷,有力策应了湘南起义军。同时,毛泽东十分重视政治动员和宣传工作,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有记述:湘南一带“为昔年毛泽东、朱德久经活动之区域,居民受共产党之宣传甚深,故见红军此次复来,沿途烧茶送水,招待红军”。
指导帮助建立湘赣边革命根据地
早在1927年写的《湘南运动大纲》中毛泽东就曾提出,“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县为中心,由此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县,成一政治形势”。这次转战汝城,多年的夙愿终为现实。
毛泽东返回田庄圩后,接见汝城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询问了汝城大革命以来的党组织建设和农民斗争情况。4月10日,毛泽东指示村党支部书记何应春留下来坚持斗争,然后带着何翊奎、钟碧楚、刘光明等离开田庄圩,经南洞至龙溪洞。4月11日,毛泽东在龙溪洞指示他们在汝城南洞、资兴东坪一带建立井冈山外围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4月12日,毛泽东帮助组建了中共资汝边区支部,指派何翊奎任书记,并令组建资汝赤色游击队。毛泽东离开龙溪洞后,钟碧楚等创建了井冈山外围根据地——西边山—龙溪革命根据地,何翊奎在东坪一带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农民赤卫队。
毛泽东亲自选定并开辟了西边山—龙溪革命根据地,使得汝城等湘南部分地区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根据地不断巩固发展,游击队不断壮大,一直坚持斗争到1949年,前后长达21年。
长征途中再进汝城,探索出路在哪里
1934年11月3日,毛泽东随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汝城进驻热水圩。第二天,由热水圩出发至三江口八丘田。随后,经城溪、厚溪、龙虎洞到达大山。
11月7日,毛泽东、朱德联名散发《出路在哪里?》的传单,揭露国民党军阀出卖中国、压迫工农的罪恶,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向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指出,他们的出路就在大家要团结起来,建立工农自己的红军、工农自己的苏维埃政府。红军所过乡圩、屋场,到处写标语、画漫画、散传单。这些标语、告示,宣传了革命道理,鼓舞了群众斗志,推动了汝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汝城人民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队伍。
11月8日,毛泽东随中央第一纵队由大山经延寿,于11月9日到达文明司。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率部在去文明司途中,遇见了一同行进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毛泽东对李聚奎说:你们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动作要迅速。大方向就是向嘉禾、蓝山前进。他又嘱咐:“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总之,你们在前面开路,由你们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李聚奎听到毛泽东熟悉的指示,“心里顿时就充满了胜利的希望和信心”。11月11日,毛泽东随中央第一纵队离开文明司,进驻宜章县赤石司。
11月上旬,毛泽东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躺在担架上随军前行。行军过程中,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患疟疾发高烧。还没从病中完全恢复过来的毛泽东果断叫停抬着自己行走的战士,将担架让给警卫员吴吉清,并安慰说:“你就安心坐着我的担架养病好了。”吴吉清不敢坐,毛泽东又说:“同志们抬着你走是要累一些,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是同志。”坚决让吴吉清坐上了担架。“我们都是同志”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长征途经汝城,前后共9天。其间,党内军内关于战略方针和军事指挥的争论愈加激烈,毛泽东坚决同“左”倾错误作斗争,宣传动员群众,团结教育同志,关心体恤战士,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仰、宽阔的胸怀和非凡的胆略。(李宁 范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