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实现新跨越,新征程取得新成就。近日,国资委网站开设“奋进新征程 央企这十年”系列报道,聚焦国资央企十年来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成效,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时间的巨笔承载着奋进的重量。回望中国建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新签合同额迈入万亿时代,到突破3.5万亿;从世界五百强第100位,跃升至第9位,中国建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这十年,中国建筑已成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双万亿”的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
奋进征程 奏响华章
十年来,中国建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交出一份各科全优的十年答卷。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建筑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连续三年获得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A级评价、17次获得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6次获得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
——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在规模中强质量、在质量中创效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发布《中国建筑“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国建筑“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创新驱动专项行动、低效无效资产清理专项行动、提升项目履约水平专项行动、推动信息化建设专项行动、现金流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狠抓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不断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落实。2022年,中国建筑年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收入、实现利润总额、上缴税收、经营性现金净流、资产负债率、民营企业结算总额、农民工工资支出总量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最好水平。
——始终坚持市场化经营。中国建筑永葆竞争意识、勇立市场潮头,立足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优势,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坚持海外优先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绿色智能建造,加快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努力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坚持业绩导向,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完善成熟,锻造出更强的发展本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中国建筑聚焦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以科技赋能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05项改革任务全部销项,子企业3712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企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在中央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1年度考核中,中国建筑获评A级,三家单位入选国资委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入选数量位列央企第一。
——始终坚持抓党建强党建。中国建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创建“建证”党建品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建落到最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主要抓手,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团结奋斗。一代代中建人同心同向、砥砺奋进,矢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建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凝聚各方力量,铆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成连绵不绝的磅礴力量,推动企业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平台,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好新时代发展之路。
十年来,中国建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发展不停顿,改革不止步,跨过大江大河,奔向大海大洋,涌荡滚滚春潮,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商业奇迹。
主动求变 步履铿锵
看地标:十年来,中国建筑承建了599米的广东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28米的北京第一高楼——中信大厦、530米的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4座超500米摩天大楼及30余个省区市第一高楼,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议中心、G20峰会主会场等会展场馆;北大红楼、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楼宇殿堂;北京环球影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等文旅经典,中国建筑用一个个匠心精研的经典之作,打造城市新名片。
看基建:十年来,中国建筑承接世界首条在高寒地区建设的高铁——哈大高铁,国内首条大规模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铁路——郑徐高铁,国内首条高海拔山地轨道工程——都四山地轨道等40余条铁路线路,通车里程超2000公里。承建北京大兴机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郑州新郑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等20余个机场,为民航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建设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里程最长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山东省首条十二车道高速公路——京台高速齐济段、中国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宁波舟山港舟岱跨海大桥,串联起数万公里高速公路网。投资建设成都地铁6号线三期、深圳地铁9号线、郑州地铁3号线、天津地铁7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济南地铁1号线等60余项工程,在9个城市承建12条地铁整线,建设总里程超500公里。当今中国的水陆空大道,被越来越多的中建人整合起复杂阻隔的地理单元,天堑变通途,助力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枢纽网、世界级港口群,书写着交通强国的壮丽史诗。
看民生:十年来,从承建260万平方米的湖北省最大棚改项目到国内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10万平方米的云南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投资开发山东省最大的棚改项目——总建筑面积1020万平方米的华山珑城到上海市中心城区改造最大规模的城中村——红旗村城中村改造;从景德镇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群到福州三坊七巷历史建筑修复工程;从南通滨江景观带到全国首条污水处理深隧——武汉大东湖深隧到……易地搬迁、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水务环保,中国建筑匠心营造每处细节,拓展每个幸福空间,见证了华夏的日月星辰,也“建证”了寰宇的烟火人间。
看海外:十年来,中国建筑深耕海外近百个国家,承建埃及新首都CBD、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泰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中泰高铁等一系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工程,打造了一张张“中国建造”“中国友谊”“中国精神”名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今的中国建筑,已发展成拥有上市公司8家、二级控股子公司100余家、自有员工36万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85人的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业务布局涵盖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
创新变革 破浪前行
翻开中国建筑的历史,“创新”是一个关键词。
从科技的创新,到管理的变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改革成为内生特质、绿色成为基本途径、数字化成为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成为根本目的,推动中国建筑气势如虹的改革发展实践。
十年来,中国建筑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解决“水冰转换”,中国建筑让“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助力科技冬奥;从“埋件焊接机器人”到“模块化整体吊装核岛”,中国建筑掌握一整套核电施工技术,为“华龙一号”建成投运提供中建方案;从“空中造塔机”到“智能装配造桥机”,中国建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科技优势正在逐步凸显;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尖端技术成果逐渐从摩天大楼向普通高层建筑普及应用;自主研发的全球加载能力最强、加载空间最大、功能最领先的土木工程实验设备“万吨级多功能实验系统”投入使用……一项项核心技术的卓越表现,生动展示中国建筑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中国建筑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重塑管理流程,在1000个示范项目上进行“智慧工地”建设,打造“数字化建造”新模式,将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深度植入建造工艺流程,提高施工生产自动化水平;参与共建我国数字建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工程建造软件底层图形平台技术软件(AECMate)实现市场化应用,突破工程软件“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20多项智能化装备,通过视觉传感器和内置算法,推动传统工艺步入无人化、智能化时代。
十年来,中国建筑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台”,建筑工业化设计总产能排名全国第一;发布行业首创碳管理数据平台,实施监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发全球首个“光储直柔”建筑——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每年“绿色发电厂”节电超1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超33吨、减少碳排放超47%;启用四川天府新区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采用30多项低碳建筑技术,实现年固碳量1000吨,节省35%空调能耗;建设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减少水耗60%、节约木材80%、减少建筑垃圾80%。“空腔”幕墙“冬暖夏凉”、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装配式建造省材节能……中国建筑大力发展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建材、绿色运维等,擦亮“中国建造”的低碳底色,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十年来,中国建筑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一等奖5项),专利授权43407项(发明专利3600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60项,努力开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奖”。
从“粗犷式施工”转向“精细化管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中国建筑在奋进中发展,于变革中新生,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央企姓党 勇毅担当
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建筑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全力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先后设立东北区域总部、西南区域总部、西北区域总部、苏州总部、上海总部、广州总部等10个区域总部,充分发挥区域协同的现有优势,创造更大价值、实现更好发展。
十年来,中国建筑在国家战略区域累计完成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世界上最大深水码头——洋山深水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球最大地下空间综合体——西安幸福林带、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群——北京国贸建筑群、全球最大空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建筑始终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沿着既定航线铿锵前行。
谋商情,筹国计。中国建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牢记“国之大者”,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与党同频,与国同行,与民同心。
中国建筑主动担负起现代产业链“链长”的责任,在构建绿色建筑供应链、生产链、消费链上发挥引领作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及时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所需,精准帮扶4800余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按时足额减免租金近10亿元;扩大招聘规模、畅通求职就业渠道,每年吸纳数万名毕业生加盟,带领240万工友奔小康,争做“六稳”“六保”的重要力量。
10天、12天分别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香港抗疫、吉林抗疫、深圳抗疫、上海抗疫、石家庄抗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中国建筑担纲央企力量,克服人员组织、物资采购、设施设备调配等诸多困难,优质高效完成全国450余所应急医院建设任务,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发挥重要作用。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向全面小康冲刺,最嘹亮的号角吹响,最艰难的冲锋开始。难以忘记,中国建筑承担甘肃省康乐县、康县、卓尼县3个县定点帮扶任务,一体推进产业、就业、教育、消费、党建扶贫。四川巴中、云南洱源县、湖北黄冈团风县、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建长汀县、贵州黔南州罗甸县、湖南邵阳栗树庙村……中国建筑累计出资16亿元认购央企扶贫基金,投入资金5.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40余个,帮助全国19.6万名贫困群众减贫脱贫。
平时看得出来,困难面前站得出来,紧要关头豁得出来。玉树地震,援建8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天津港爆炸,投入专项资金8000万元,修缮房屋10000余户……抗震救灾、抗洪抢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捐资助学、志愿服务,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中国建筑不讲条件、不怕牺牲,累计服务超过300万人次,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3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4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7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更见勇毅担当。
文化传承 铸就精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建筑应党的事业而诞生,随祖国发展而成长,传承着为党分忧的红色基因,积蓄着为国尽责的蓝色力量,流淌着为民奉献的奔腾热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7月24日,在中国建筑组建40周年总结会上,2022版企业文化手册《中建信条》、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正式发布。早在十年前,中国建筑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凝聚、引领、激励、约束等作用,打造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发布以《中建信条》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拓展幸福空间成了中建不变的使命。
十年的奋进历程,激荡着风雨无阻的精神伟力。建设28个冬奥场馆及配套、打通雀儿山隧道、挑战敦煌文博会、攻坚川藏铁路,每一个重大项目背后,都有无数中建人在默默坚守和拼搏;武汉抗疫,2个临时党委、24个临时党支部、32支党员突击队,2688名党员、4万名建设者日夜鏖战,创造了10余天时间建成两座传染病医院的“中国速度”,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驻县驻村扶贫,16支驻村工作队、241名挂职扶贫干部扎根一线,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誓将全国15个贫困县、13个贫困乡、110个贫困村的穷根彻底拔除……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无论多么大的风雨和坎坷,都摧不垮奋斗志,难不倒中建人。
十年的辉煌成就,彰显了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大姐书记陈超英,几十年如一日牵挂职工冷暖,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因公殉职刻忠诚,三湘开遍映山红;“95后”人大代表邹彬,靠着练就的砌墙绝活,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争光,成为新时代工匠的杰出代表;全国劳模陆建新,致力于镌刻城市天际线40年,在不断刷新中国建筑高度的背后,书写着锐意创新的奋斗故事;“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座城”的张锦秋院士,把一生浸在唐风汉韵,把功勋画在华夏大地,用智慧书写着文化自信。
2名全国道德模范、9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9名全国劳动模范……十年来,中国建筑铸就铁军精神、超英精神、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精神等系列企业精神,汇聚成“忠诚担当、使命必达”的中建精神,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历史长河中潮涌。
十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建筑不负肩上的历史责任,把光荣写在了历史深处。现在,中国建筑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也是实现中国建筑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致力于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创新引领力强、品牌影响力强、国际竞争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新的图景,召唤每一个中国建筑人激情燃烧、倾情书写。
回望方知行渐远,登高更觉天地阔。十年磨一剑,而今谱新篇。十年后,中国建筑这艘航母又将驶向何方?向新征程迈进,不妨让我们躬身力行、拭目以待。不必寻找力量,你我就是力量;无需定义美好,你我皆是美好。
中国建筑,正昂首阔步迈向世界一流的奋进征程!(文章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