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为数不多的舰艇中,有一艘功勋卓著的中型炮艇414艇——“头门山海战英雄艇”。这艘炮艇曾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也见证了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南京笆斗山起义的光荣时刻,更是人民海军创建初期不畏牺牲保卫海疆的功勋。
抗战时期,日本海军针对我国南方水网密集的特点,研发了一款中小型内河炮艇,称为内火艇(炮艇型),该艇总计建造77艘,其中的大部分部署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其排水量25吨多,国内称为日制25吨型炮艇。该型艇吃水较浅、机动灵活,适合江河湖泊行驶,也能在近海风浪较小的区域行驶。采用平甲板艇型,驾驶室为装甲半埋式结构,艇上部配有机枪和迫击炮,艇体的后半段为载员舱,可搭载约两个班的陆战队人员,主要用于水网密布地区小规模的快速登陆或对地火力支援作战。
该艇长18米、宽3.5米,动力为300马力双柴油机,最高航速11节,最大吃水深度1.2米。艇首配备迫击炮一门,驾驶舱顶部靠后位置装备九三式13毫米单/双联机枪一挺,乘员舱上方配备三式重机枪一挺。
日本战败投降后,其在中国境内残存的25吨型炮艇被国民党海军接收。1948年9月,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同解放军方面建立起秘密联系,下定了起义的决心。1949年4月23日,也就是华东海军成立的当天,林遵率领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30艘舰艇、海军官兵1271人,在南京笆斗山长江江面光荣起义,被毛泽东、朱德称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头门山海战英雄艇”便是参加这次起义的一艘炮艇。
新中国成立后,该型炮艇成为人民海军第一批炮艇部队的主力,被赋予近海保卫任务,并参加了一些海上作战。该艇原隶属于华东海军温台巡防大队,曾在披山、檀头山、东矶列岛等浙东沿海剿匪作战中屡建功勋。
1950年7月11日,华东军区以414艇在内的该型炮艇4艘、登陆艇2艘及装载陆军2个步兵营的机帆船30余艘组成登陆输送队突袭披山岛。12日拂晓到达披山岛海域后,炮艇即向停泊在该岛锚地内的国民党军艇船发起突然袭击,多艘国民党军艇船仓皇逃出锚地。护航艇队以3艘炮艇进行追击,并集中火力攻击其“精忠1号”炮艇,迫使该艇投降。另1艘炮艇将国民党军“新宝顺”号炮艇堵在锚地内,向其猛烈射击,后开足马力猛撞其尾部,致使该艇后舱进水。随后,2艘增援炮艇接舷近战,跳上该船使用炸药包和手榴弹将其炸沉。披山海战,以小艇撞大舰、跳帮作战等海上拼刺刀战法,表现出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为以后的海陆协同作战积累了不少经验。
此时,这些为数不多的炮艇经过十多年服役,许多艇况已不是很好,这次又暴露出在海战中原有武器装备火力不足的问题,于是海军对武器装备进行了适当升级改装,部分在驾驶舱顶部换装了一门九六式25毫米机炮或者72K型25毫米机炮。
1951年6月23日,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3艘运粮船由坡坝港驶往海门,另有900多艘渔船由石浦返回台州,请求人民解放军海军进行护航。当时,浙江沿海这一带经常遭遇海匪和国民党海军的袭击与骚扰。为防止敌舰截击商船,保护海上交通和渔民生产,华东军区海军舟山基地决定派出温台巡防大队的炮艇分队在海匪可能袭扰的南、北泽岛海面地区设伏。
6月24日凌晨,4艘炮艇(411、413、414、416)由石浦港起航,天亮时达到设伏海域,但海上雨雾弥漫,只能靠听觉辨别。忽然,战士们听到西南头门山方向海上有枪声,立即高速出航。指导员陈立富率414艇一马当先,途中因为发现可疑敌情,416艇离队前往检查,411、413两艇又出现机器故障掉队,只剩下414艇继续朝枪声密集的方向驶去。414艇到达白沙山岛以东海面,看到海匪配有火炮和机枪的4艘大型机帆船,其中1艘三桅大机帆船拦头截住了3艘运粮船的去路。其余3艘正把运粮船压向岛岸,准备抢劫。414艇毫不犹豫地选择战斗,首先击伤其中一艘大型机帆船,救出了被围困的运粮船。敌船见势不妙掉头向头门山岛方向逃窜,414艇不顾敌船火力威胁紧追不放。当海匪船驶到头门山附近海域时,以为可以获得岛上国民党军的火力支援,便掉过头来反击。
414艇毫不示弱,冲到距离海匪船100米左右的地方,独自向一艘三桅大机帆船猛烈射击。战斗中414艇机枪发生故障,敌船乘机反击,1发炮弹击中414艇艇尾油桶,后甲板燃起大火,艇上5人负伤,枪炮兵王维福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随后416艇很快跟上,411、413两艇排除故障也赶到,4艇会合共同打击敌船,于一江山岛以南将1艘双桅机帆船击沉,其余敌船见势不妙慌忙向一江山岛、大陈岛方向逃去。此次我海军炮艇部队果断追击,击沉敌大机帆船1艘,击伤3艘,击毙海匪30多人,掩护了3艘运粮船安全通过和900多艘渔船生产。
在这次头门山海战中,414艇深入敌群,孤艇作战,战绩突出,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传为佳话,被华东军区海军命名为“头门山海战英雄艇”,指导员陈立富和枪炮兵王维福获得“战斗英雄”称号。1952年后,国产52甲型炮艇量产服役,该型炮艇陆续退役,414艇被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