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想着占公家点便宜,给私车加几次油,没人会知道……现在悔不当初啊!”近日,在云南省红河州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专项整治期间,弥勒市某部门一名干部主动到该市纪委监委说明问题。
经核实,该名干部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利用保管单位公务加油卡的便利,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为私车加油13次,涉及金额1051.19元。最终,该名干部主动上交违纪所得,弥勒市纪委监委对其进行了提醒谈话。
这是红河州纪委监委开展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
此次专项整治源于一次问题线索核查。今年春节期间,红河州纪委监委收到上级反馈的疑似“公油私加”问题线索,经核实确实存在“公油私加”问题7件,最终6人被立案调查。
通过深入分析这几起案件背后存在的涉及单位多、持续时间长、监督漏洞大等共性问题,红河州纪委监委将“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专项整治”作为今年以“小”见严纠“四风”“固堤行动”重点工作。
与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共同分析研判,梳理确定“公油私加”、“连枪”加油、油卡资金套现、私人兑换消费积分等10类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分为摸底调查、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巩固提升4个阶段,对2013年以来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等“揩油”问题起底排查。
为摸清全州公务用车和公务加油卡的底数和现状,该州纪委监委督促县市、单位全面梳理公务用车车辆类型、排量、燃料型号、油箱容积,对2013年来办理公务加油卡的充值消费、积分、开卡现状等基本信息进行全覆盖排查。先后排查公务用车7275辆、公务加油卡13590张。
“我们坚持让数据‘开口’说话,确保一车不漏、一卡不漏。”红河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在自查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透视,通过与公车管理平台比对,调取140万余条数据与自查数据核实对比,发现公务用车行驶里程数与加油量差距过大、相邻日重复大量加油等疑点问题942个,对排查不清、情况不明、仍有疑点的问题,组成7个重点抽查组赴县市和相关单位开展重点抽查。
“一张油卡单次加油371.73升?什么车能装下那么多汽油?”在重点抽查中,红河县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主任边翻看手中的加油凭证,边向县发改局管理公务加油卡的工作人员提问。
“前些年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三辆公车共用一张油卡,所以……”一旁的工作人员稍显慌乱。
“你们单位三辆公车油箱容量也就206升,多出来的一百多升加到哪里去了?”
“这……”一旁的工作人员顿时哑口无言,瞬间涨红了脸。
经查实,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县发改局3名工作人员违规“公油私加”,涉及资金2456.05元。最终,3名责任人退缴违纪所得并受到相应处理。
“‘揩’一次公家油,看似金额不大,实则是对纪律的践踏。纠治‘车轮上的腐败’,关键要纠正某些干部脑海中的特权思想,使之深刻认识到公款姓‘公’不姓‘私’,一毫一厘不能乱动。”红河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专项整治中,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政策阐释、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查处案件、推进整治、促进治理贯穿始终。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考虑发案时间、违纪金额等因素,依规依纪依法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帮助干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惩’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该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级各部门扛牢主体责任,严格公务加油卡和公车使用等管理,同时从加强人员教育管理、公车、公务加油卡使用管理等方面,向机关事务等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公务用车管理在阳光下运行。(云南省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