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讯 (通讯员 云组轩)近些年来,云南省把抓好卫生健康事业,作为保障边疆群众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以抓实公立医院党建为引领,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9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艾滋病防治居全国第一,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增幅为全国最高。去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全省西医、中医类考核分别排名第16名、第6名,3家公立医院获评“全国党建示范医院”。
体制调整强领导。严格落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医院章程,把领导体制调整要求纳入医改监测指标,写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制度文件,确保党建工作要求得到充分体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工作,党的领导地位得到全面彰显。全面推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选优配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推动党委书记全面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让院长把更多精力放在管业务、抓落实、促发展上。目前,全省254家二级医院、97家三级医院书记、院长分设达91.2%。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党委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的制度机制,印发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重点任务清单,指导各公立医院健全完善党委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明确各自决策事项和范围,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各环节。
“编外院长”强统筹。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行各级党员领导带头挂钩联系本地区1所公立医院,担任“编外院长”的做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推动“编外院长”围绕医改重点任务、绩效考核、等级评定、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开展一线调研,研究破解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组织“编外院长”定期到医院走流程,以患者身份体验就医程序,破解卡点、堵点问题,及时优化流程,完善制度,改进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办好群众“家门口”医院。针对群众看病难问题,在部分州(市)探索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成立党组织,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医改工作和医共体建设全过程。目前,在126个县(市、区)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省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1%以上。
标杆示范强引领。坚持典型引路,制定“云岭先锋”党建示范医院创建办法,结合全省公立医院实际,提出“八个有力”的创建标准,划出“七种不得参与申报”的负面清单,明确申报与评选程序,细化创建、评选、审核、激励、考核等工作机制,在全省创建一批党建示范医院。压实州县两级党委责任,发挥公立医院党建指导委员会作用,创建培育基层党组织示范点53个,通过示范创建、标杆带动,以点带面推动公立医院党建质量整体提升,10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
支部建设强功能。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实施“扩先提中治软”行动,以强带弱、对标提升、动态管理,健全示范支部与中间支部、后进支部结对共建机制,推动中间、后进支部精准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近些年来,2698个基层党组织全面达标,320个党支部被命名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68个先进支部进行结对共建,推动一批中间、后进支部晋位升级。面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难题,各级医院党组织展现出敢啃硬骨头、敢打硬战的良好作风,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开展医疗救助,成功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
队伍建设强支撑。聚焦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的目标,持续推动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鼓励三级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由临床医技科室业务骨干担任。推行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三培养”机制。开展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对口帮扶工作,积极统筹上海49家、州级34家医院资源,每年从省级三级公立医院中分批派出500名医疗人员,组团式帮扶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医疗资源薄弱县的83所医疗机构,有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补齐短板强投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紧盯全省医疗卫生短板弱项,加大医疗卫生支出,圆满完成“双提升”项目,有力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重大医疗建设项目相继落地,每个州(市)至少有1家三级综合医院,101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百县工程”,90个慢病防控示范区全部建成使用,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在农村,采取“强化考前培训转化一批、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充实一批、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优化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一批、培养培训提升一批”的措施,全面提升全省乡村医生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地诊疗技术。在城市,采取扩大日间手术和“预住院”服务范围,给予医保结算支持等措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520项、新增63项、平移150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