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专家姚某某在对一工程项目进行评标时,未如实告知个人有关情况,出现了应回避未回避的情形……”日前,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引起了宁波余姚市纪委监委的注意,随即开展核查,查明了姚某某在评标时未申请回避的问题,及时消除影响,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第一种形态”处理。
这是该市纪委监委开展招投标领域专家库大数据监督的生动实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专家评标时存在打‘人情分’、漠视评标现场纪律、隐瞒个人信息等现象。”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专家库的管理运行中还存在专家抽取不合规、专业需求不匹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漏洞增加了招投标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潜滋暗长的风险。
该市纪委监委找准监督着力点,打造基层招投标领域专家库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用数据模型为评标专家勾勒出完整、全面、立体的“画像”,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甄别、动态预警,以此为切入点倒查招投标各主体间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查找专家库管理使用的漏洞与短板,压实主体责任,构筑起“数据全面共享、评审全程跟踪、预警及时生成、整改迅速到位”的闭环生态。
为提升评审专家“画像”的清晰度、精准度,该市纪委监委积极协调各业务部门,一方面,对接市公共资源交管办等单位,归集了近三年400万元以上项目信息,同时衔接该市现行招投标系统“姚易招”业务数据接口,实现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数据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中实时可见;另一方面,拓展监督数据维度,对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系统、法院办案系统、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等预警所需的其他业务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比对、碰撞,使得评标专家的“画像”更加“有血有肉”。在此基础上,梳理招投标主体公权力运行轨迹,深挖权力事项背后的线索,通过建设预警模型,探索出一条以专家“画像”为载体的有效监督路径,精准识别其中的廉政风险。
“我们围绕专家全周期行权监督场景,重点针对关联回避问题、抽取过程合规性、专家评标履职异常等,搭建专家‘征聘’‘抽取’‘行权’‘能力’‘退出’五大监管子场景。”该市纪检监察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介绍。据悉,自系统推广运行以来,28个模型已产生红色预警信息361条。
该市针对高频问题推动源头治理,通过下发监督提醒函、召开协商会、约谈责任人等形式,压实市发改局、市公共资源交管办等专家库管理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推动出台《余姚市小额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评审专家入库培训、考试和动态管理的相关细则,同步建立了常态化监督、阶段性通报机制,并将有关情况列入了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宁波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李文峰)